一間8平方米左右的店鋪,一塊大大的面板,加上一名朴實的維吾爾族小伙,這樣再簡單不過的組合,卻是卡哈爾·木合塔爾夢開始的搖籃。也正是在這裡烤出的一個個饢餅,見證了一段屬於卡哈爾的故事。
  第一次見到卡哈爾是7月初。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委宣傳部的朋友說,他們那裡有個小伙子在外創業,生意做得不大,但想法比較獨特,這幾天剛好回來,要路過烏魯木齊市。於是在烏魯木齊火車站附近的一家餐廳,記者見到了卡哈爾,聽他講述了在黑龍江創業的經歷。
  卡哈爾2014年27歲,家住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啟浪鄉沙依巴格村,全家7口人。“柯坪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我們家的收入在當地還算過得去,但我不想一輩子窩在那裡,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008年春天,卡哈爾收拾好行囊,踏上了進城務工的征途。他坐上了開往哈爾濱的火車,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剛開始他嘗試了很多工作,最後都因為語言溝通問題被迫放棄。就在他犯難的時候,一次買饢的偶遇,讓他看到了希望。“我發現,在新疆隨處可以買到的饢在哈爾濱是稀有食物,買饢的人排成長隊,不到中午饢就賣完了,打饢老闆的生意很是火爆。”
  在異鄉遇見維吾爾族老鄉是難得的緣分,興奮的卡哈爾和打饢老闆攀談了起來。得知卡哈爾還沒有找到工作,老闆以每月2000元工資雇用了他。
  卡哈爾以前不會打饢,在老鄉的這家店里,他開始努力學習。和麵、切團、擀面、捏邊、修紋,每一個步驟、每一道工序,卡哈爾一絲不苟地重覆著,直到徹底熟悉了打饢的全部流程,一個月後,他打出了地道新疆風味的饢。
  生活翻開了新的篇章,卡哈爾卻決定離開,他要開打饢店,自己當老闆。
  “既然別人可以做得好,那麼我也可以。”卡哈爾再次孤身一人來到黑龍江雙鴨山市,謀划起了他的打饢店。
  真正做起來才知道自己創業有多難。卡哈爾說,他遇到的頭等困難,便是租房子。因為語言溝通問題,他在雙鴨山市轉悠了3天,也沒租到店面。
  “一位熱情的當地人看到我問我怎麼回事,當時我的漢語很不流利,磕磕絆絆地給他說了半個多小時,他說讓我跟著他走。”2008年6月10日,在這位當地人徐師傅的擔保下,卡哈爾租到了店面,他的打饢店開張了。
  打饢的間隙,卡哈爾努力向當地人學習漢語,很快就能夠用漢語與別人交流了。客人來買饢,他都熱情招呼,不忙的時候,還積極宣傳“我們新疆好地方”,把新疆的風土人情通過饢傳遞出去。由於卡哈爾從不偷工減料,打的饢味道比較正宗,他的生意逐漸火了起來,饢每天都被搶購一空。
  每個饢卡哈爾賣兩塊錢,生意最好的時候他每天可以賣1500元的饢,除去成本,每個月利潤在8000元左右。“對很多人來說8000元不算什麼,對我來說卻很不容易了,要知道,我們柯坪縣2013年全縣農牧民人均收入才6700元,我這樣的收入,在當地算是土豪呢。”卡哈爾哈哈大笑著說。
  生活如果這樣過下去,當然能走向幸福,但卡哈爾卻有了新的想法。今年5月,他關了自己的打饢店,和另外一個朋友去山東壽光中國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租攤位打饢賣饢。
  “今年以來,新疆暴恐案件頻發,很多人都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賺錢是很重要,但告訴別人我們新疆很美,我們維吾爾族人很熱情友好同樣重要。博覽會的世界比打饢店大,我可以去更多的地方,遇到更多的人,向他們介紹新疆,我覺得這樣更有意義。”卡哈爾說。
  博覽會舉辦期間,34天時間里,卡哈爾和朋友賺了1.7萬元。卡哈爾說,他們已經與主辦方簽了約,打算這一兩年就跟著博覽會走,打饢,賣饢,傳遞新疆之美。(記者石鑫 實習生徐天賜報道)  (原標題:維吾爾族小伙創業故事:小小饢餅傳遞新疆正能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z99zzri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