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數學不好的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數學上,依然在原地踏步,數學這門學科好像在故意跟自己作對一樣,越想學好越是學不好,越想拿下越是拿不下。甚至有人說,數學就是文科生的“死敵”,更是女文科生的“死敵”。
  天津耀華中學資深數學教師言承瓔認為,學習數學與文理科和性別都沒有必然聯繫,與學習心態倒是大有關係。好的心態,等於在戰略上藐視了對方,為學好數學鼓舞士氣;當然,我們也不能在戰術上忽略了它。教了20年數學的她對怎麼學數學,有一套不是秘密的“秘笈”。
  成敗的關鍵在哪兒
  言承瓔發現,初入高中的學生,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在數學上的表現尤為明顯。“初中時,老師會幫你總結一共有多少題型、多少方法,你使勁練就行;高中知識點密集,課時緊,一個知識點能衍生出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學生不適應,總等著老師總結,這樣不好。”
  “俗話說,文科一大片,理科一條線,數學尤其如此,它的思維邏輯性、線性關係太明確了。學數學最中心的思想,就是‘轉化’二字。” 言承瓔說,“我們教給學生的,正是如何把新的知識轉化成原來學會的,把難的轉化成容易的。比如立體幾何,就是把它看成一個截面,或者展開成為一個平面,再用以前學過的平面幾何的知識去解決。”
  所以,學生能否掌握這種“轉化”的能力,就成為學數學的成敗所在。為此,言承瓔介紹了一套適用高中生的流程。
  首先,預習很重要。初中畢業的學生,看懂高中數學課本沒有問題。預習的過程,其實也是在溫故知新。你在預習後可能發現,即將學習的新內容聯繫到之前的知識點,如果當時這塊沒學好,就應該撿起來先複習一下,再看新的內容。
  其次,聽課時要帶著問題。“這道例題為什麼這麼處理”、“書後的習題怎麼做”……這些預習時自己沒明白的問題,就帶到課堂上重點聽老師講解。“帶著問題來聽,主要精力就不會放在老師講了什麼上,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會發現老師是從哪個舊知識點引入新課的,哪塊又重點強調了……這樣,學生就不是追在老師後面疲於奔命,聽課效果會好很多。”
  最後,自然是複習。“如果課堂吸收率好,也可以不複習,吸收得不夠好就再複習下,然後再做習題鞏固。”
  這三個步驟說難也不難,關鍵還在學生的自覺性。言承瓔說:“數學是一個長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生最基本的,就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按部就班,一般學得也不會差。但學生絕不能滿足於聽懂老師上課就夠了,而應該主動去想、去做。”
  言承瓔所教的班差不多都有45名學生左右,除了平時的上課、作業、考試,如果學生不主動“冒頭”求教,老師很難瞭解每一個人的個性特點。“學生髮現自己有什麼困難,要主動和老師溝通。只有平常一點一滴的積累,老師才能知道這個學生是什麼思維類型,也便於因材施教。”
  考試的目標是什麼
  言承瓔回憶,在她上學的時候,數學高考的難度與課本差不多,只要平時認真聽講和練習,基本就能取得不錯的分數。不過,在如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考試與課本的差距拉大——教材面對所有學生,而高考是為了選拔。所以,在課本之外額外分析、講解一些題型,就成了言承瓔最重要的教學工作之一。
  做題、多做題,經常被認為是學數學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言承瓔說:“在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確實如此,但這比例不是線性的。做100道題,能考90分,做1000道題,未必能考100分。”是否需要多做題,也要根據思維類型因人而異。比如,有的學生領悟較慢、不能自己摸索到方法,他就不一定要多做新題,而更適合把做過的、老師講過的舊題,重新拿來分析。
  不少老師推薦學生使用“錯題本”,收集整理錯過的題。言承瓔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辦法:“一道題做錯了,說明你的思維在這塊有問題。如果訂正後你徹底明白了,下回不會再錯,那錯題本也沒有必要。但是,現在學生要學的科目多、精力有限,這裡錯了,倉促一改,並沒有深刻地理解和記住,今後考試還會錯。所以,建立錯題本就能在考試之前的有限時間里,重點複習出現過問題的地方。”
  在考場上,學生需要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準確地答題,那麼,“會”和“熟”就是兩碼事兒,所以,平時有一些習題是為了訓練熟練度,難度不大,題量較大。“這類題老師往往會給學生答案,要求做完了自己校對,錯了就改過來。如果學生犯懶,題做完了就不管了,那就等於白做。”
  在水平既定的現實下,考試多拿幾分也有訣竅。“放對自己的位置,別跟自己較勁兒。平時考120分的學生,別一上來就直奔最後一道大題,遇到不會的,就跟它玩兒命,這樣肯定連本來的120分都拿不到。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試卷由易到難的編題順序做下去,遇到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適當放棄。考試的目標,是把能得的分一分不落。”
  努力到底有沒有用
  數學究竟是不是文科生的死敵?言承瓔的答案是,我們學校的文科生,年年高考數學都有滿分。
  其實,文科生學數學,優勢劣勢均有。“如果一個學生髮散性思維特別強,邏輯思維相對較弱,那在學數學的時候,也許會有一些困難。但另一方面,高考的文科數學比理科簡單一些,這樣作為文科生,如果努力,就特別有希望拿高分。”
  至於性別,言承瓔更認為這和學數學“沒什麼關係”。“有人說性別和思維方式有關,但其實很多女性也有男性思維。我們學校的數學老師,教得好的老師男女都有。”
  和文理科無關,和性別無關,與學習心態倒是大有關係。言承瓔說:“有的學生比較愛好文科,對理科包括數學,有畏懼或者忽視的心理。其實所有的學科都是如此,如果你懼怕它、躲閃它,它就會成為你的一個死結;如果迎難而上、努力去啃,一而再再而三,它慢慢也就沒那麼可怕了。”
  不久前,微博上曾有一場激烈的爭論,學數學到底有沒有用?言承瓔答道:“每一個學科背後都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
  言承瓔說:“學數學絕對不是為了考試,它最大的功能在於培養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一個人邏輯思維的形成,是長時間培養的結果。我教數學那麼多年,經常感慨‘幸虧我教的是這個學科’,它對我的邏輯判斷、語言敘述等能力的提高都有幫助。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我能隨時抽象出重點,然後解決問題。”
  如果一個人真的不喜歡數學,怎麼辦?言承瓔笑答:“如果天生不喜歡,那就順應吧,人都有特長,我們可以安然接受。什麼樣的人生都可以是一個美好的人生,但我相信,富有邏輯和條理的人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原標題:每個學科背後都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z99zzri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